-
- 2023-10-30
- 2023-10-30
- 2023-10-30
- 2023-10-30
- 2023-10-30
- 2023-10-30
-
- 2023-10-30
- 2023-10-30
- 2023-10-30
- 2023-10-30
- 2023-10-30
- 2023-10-30
-
杨氏彩塑
宁夏隆德县温堡乡杨坡村地处六盘山西麓,群山环抱下的小村庄温馨宁静,人们世世代代在田园与泥土气息中繁衍承续,一派祥和。在这里,泥土不仅是养育庄稼人的载体,也孕育出了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氏彩塑。对于杨氏彩塑的起源及代代传承的故事,杨氏泥塑第五代传承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杨佳年如数家珍。
泥塑,又称彩塑,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我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千年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相较而言,隆德县温堡乡杨坡村的杨氏泥塑虽然只有180多年的历史,但是在传承发展中却独具魅力。
据《杨氏家谱》记载,杨氏泥彩塑始于清朝道光十二年。2008年,杨氏泥彩塑名列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第四代传人杨栖鹤被评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016年底,杨栖鹤病逝,传承重任落在了杨佳年的肩头。四十年的锤炼和坚守,赋予了杨佳年过硬的技艺,奠定了杨氏彩塑领域的领军地位。2023-11-16
查看详情
-
民间篆刻
篆刻是精微的手艺,方寸之间要呈现万千气象,考验的是刻印人的技法。在张喆生的刻刀之下,不仅赋予了印石鲜活的生命,而且毛泽东诗词、《陋室铭》、《岳阳楼记》等许多名篇佳句都以崭新的艺术形式再现。精于金石技法,坚守传统文化,豁达面对人生起伏。2023-11-16
查看详情
-
赵氏木板雕花技艺
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的一个农家小院中,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小院,跟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赵氏木板雕花技艺传承人赵荣,了解她与木雕的不解之缘。
赵氏木板雕花技艺最早可溯源到清朝道光年间。19世纪初,赵氏木板雕花技艺第二代传承人赵青泉从甘肃泾川县党原乡赵家村逃难到当时的宁夏固原县。当时,赵青泉两手空空,只能靠祖传木雕手艺给人家做活。到了第三代传承人赵明山,他已经有能力在固原县过店街宋家巷开木匠铺了。
1999年初中毕业后,赵荣就跟着爷爷学习并主攻木板雕花。回想起初学木雕的情景,赵荣觉得并不容易,手被刻刀划伤是常有的事。从六七岁开始接触木雕,选料、起稿、描绘、雕刻、喷漆、上油、抛光、装裱……到20多岁时,赵荣才掌握了赵氏木板雕花技艺的全部技法。如今,锯、木锉、凿子、刻刀等各种工具经赵荣轮番上阵之后,一块木板在她的手里就有了雏形。在赵荣看来,木板雕花没有捷径,只有用时间积累经验,才能掌握其中精髓。2023-11-16
查看详情
-
六盘抟土
在宁夏六盘山地区的农村,家家都有一两件用于盛水、盛面的瓦罐。这些瓦罐、瓦盆,最初都是从抟土瓦塑而来,它是一种比陶器艺术形成年代更久远的瓦塑艺术。
“抟土”是史前文化的一种形式,实质就是雕土、削土成器,利用自然土块雕刻成器物形状后,利用火烧制,再打磨加工。六盘山抟土瓦塑技艺传承历经上万年,从人类出现,就有了抟土瓦塑的身影。从早期先祖塑造的祭祀礼器、瓦当模具,再到普通人家使用的瓦缸瓦罐、青砖土瓦,抟土瓦塑这一传统工艺见证了六盘山区人民的智慧和勤劳。2023-11-16
查看详情
-
木雕
花鸟鱼虫、飞禽走兽,一块木头在匠人的刻刀下便能千变万化、演绎大千世界,这就是中国传统技艺——木雕的魅力。2023-11-16
查看详情